阅读经典 明道立德

□刘江会(商学院)

期次:第425期       查看:27

  时至今年,“倡导全民阅读”已经连续4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,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,李克强总理更将全民阅读提升到“是我们社会进步、文明程度提高的十分重要的标志。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,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,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,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”这样一个高度。大学作为“囊括大典,网罗众家之学府”在“倡导全民阅读、建设书香社会”方面理应率先垂范,引领风气之先。正是基于这样的一种认识,商学院开展了以“读经史之典,寻立德之道”为主题的读书活动,这一活动对于锻造大学生“勤学、修德、明辨、笃实”的素养具有重要意义。
  我们清醒地意识到,在当今海量资讯的大数据时代,传统的纸质书阅读逐渐被网络阅读所取代,移动阅读正在取代传统“青灯黄卷式”的经典阅读。以快餐式、跳跃性、碎片化为特征的“浅阅读”成为大学生的流行阅读方式。与“青灯黄卷式”阅读方式在大学生中的日渐式微相较,大学生的阅读内容更加令人担忧,如今的大学校园非常精彩,同学们专注学习技能、掌握工具、热衷考证、参与社团、培养人脉、努力提高职场竞争能力。在这个忙碌的过程中,大学生很少有时间阅读经典,在大学生的阅读清单中,传统的经典读本和学术名著等书籍逐渐淡出,而工具类、考证类、心灵鸡汤类、网络八卦类、科幻言情类、通俗读物类等书籍却备受青睐。“快餐式”阅读和功利性阅读导致大学生阅读的深度、阅读的精度、阅读的品味都有明显的下降。
 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,重拾经典更加有意义。何为经典?易中天教授认为经典是“一个民族、一个时代最有意义、最有价值的著作。而且,它的意义和价值还是永久性的”,被誉为“作家们的作家”伊塔洛·卡尔维诺则将经典定义为“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,它们带着以前的解释的特殊气氛走向我们,背后拖着它们经过文化或多种文化(或只是多种语言和风俗习惯)时留下的足迹”。因此阅读经典、接受经典的熏陶是大学教育不可或缺的环节。但是,在功利主义泛滥的情势下,“精致的利己主义者”成为贴在当下一些大学生身上的“标签”,他们被冠以“高智商,但世俗、功利、善于表演、利用制度达到个人目的”,在这种“精致的利己主义”氛围下,一些大学生疏离了经典,使得责任担当、历史使命和人文精神难以形成。阅读经典的意义对于大学生而言,就是要帮助大学生“努力做一个心灵纯洁、人格健全、品德高尚的人,努力做一个有文化修养、有人文关怀、有责任担当的人”。
 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、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对经典做了这样的概述“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,其中必然含有隽永的美、永恒的情、浩荡的气。经典通过主题内蕴、人物塑造、情感建构、意境营造、语言修辞等,容纳了深刻流动的心灵世界和鲜活丰满的本真生命,包含了历史、文化、人性的内涵,具有思想的穿透力、审美的洞察力、形式的创造力。”因此,大学生迫切需要重拾经典,通过阅读经典穿越时间的隧道和历史的长河,与大师交流、与智者对话,重塑历史使命感、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精神,做到既能够脚踏实地,又能仰望星空,培养“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”的品质与情怀。